日本的起源與發展
切子是由工匠們的雙手一一雕刻、培育的。它的根源是來自歐洲的切割玻璃。透明的玻璃容器,上面刻有美麗的圖案。人們對其外觀著迷,據說17世紀左右在長崎開始生產,目的是在國內生產。之後,這項技術傳到了京都和大阪,然後又傳到了江戶。
切子在江戶時代末期的 1834 年左右開始正式製作。江戶大傳馬町位於現在的東京中央區日本橋地區。據說 Vidro 商店“Kagaya”的 Kyubey Kagaya 創作了玻璃切子作品。久兵衛雕刻了一個玻璃瓶,並將其贈送給來訪的佩里準將。有一個情節,他因技術精湛而受到讚揚。
當時,金屬棒狀工具浸泡在水和由碎石製成的磨料(稱為金剛砂)中,然後手工剃削。此外,現有的「Hikifuda」是一種目錄傳單,同時也是「Kagaya」的包裝紙,上面刻有著名的清酒瓶、高腳杯和文具。由此可見,諸如“arare”(一系列垂直和水平延伸的小方塊)之類的簡單圖案越來越受歡迎。這些可以說是江戶切子的前輩。
加賀谷久兵衛的抽卡
明治時期,國家也開始了製造業。玻璃工廠「品川工業玻璃工廠」(現東京都品川區北品川4丁目)成立於1873年,於1876年公開。公司更名為“品川玻璃工廠”,並聘請工程師指導他們西式玻璃製造方法。
1879年,在英國工程師詹姆斯·斯皮德的指導下,他試驗了餐具製造。 1881年,另一位英國工程師伊曼紐爾·豪普特曼(Emmanuel Hauptman)受邀向他傳授使用旋轉工具的西式切割技術。據說豪普特曼先生曾教導10多名日本人,他的弟子也成長為支持日本切子工業的工匠。此外,大約在這個時候,形成了今天的江戶切子的切割技術被確立。玻璃容器越來越受歡迎。
在大正時代,他們研究了所使用的玻璃材料並開發了水晶玻璃的拋光技術。江戶切子的品質不斷提升。
普通人和切子
此外,從大正時代到昭和初期,工藝玻璃迅速發展,被稱為「刻花玻璃」。隨著技術創新和產業結構的變化,切子產量不斷擴大。那是一個大正文化和昭和現代主義等日本和西方文化融合蓬勃發展的時代。類似於裝飾藝術風格的現代“彩色”玻璃餐具越來越受歡迎,“Kiriko 被認為是一種奢侈品。” 「切子與彩色玻璃連結在一起」的形象開始在民間流傳。
時間是戰爭。即使在日本,許多工匠被派往戰爭,一些生產區和工坊也日漸衰落。玻璃也被收集作為軍事用品,變得極為有價值。此外,由於飛機窗玻璃等物品的需求迫切,一些工匠和工坊就承擔了這樣的工作。 Kiriko產量將暫時減少。
然而,即使在這一切之中,工匠之火依然熊熊燃燒。戰後,與一無所有的時代發生了徹底的變化。由於美國軍隊的入侵,對餐具、玻璃等玻璃製品的需求量大。也出現了一波經濟高成長,經濟正在復甦。漸漸地,參與 Kiriko 的工匠和工坊正重新煥發活力。
此後,「江戶切子」於1985年被指定為東京都傳統工藝品。 2002年,平成時代,被指定為國家傳統工藝品。切子自古以來都是由手工一一雕刻而成,與時俱進。即使在今天,豪普特曼先生家族的工匠仍在繼續製作它們,主要在東京江東區。
1950年代拍攝的江戶切子工匠小林菊一郎(圖片由小林玻璃工藝品公司提供)
名字的根源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81年,荷蘭學者大月元卓在《亂雪本湧》中所寫。這是一本用插圖解釋各種西方文物的書,其中包括“玻璃器皿”中“biru和玻璃”的插圖,並附有“choko口的年份,俗稱kirikote,黃金” ”這句話說的是“有些東西已經接近邊緣了。還有其他關於刻花玻璃的描述,稱為“Kiriko-te”。
《加賀屋》的目錄傳單和引文書(也用作包裝紙)被認為是在 1818 年至 1829 年間出版,其中包括“Kiriko Bowl”和“Kiriko Plate”等插圖和描述。這表明“Kiriko-te”已更改為“Kiriko”。
大正初期的許多文獻都將其稱為“切子再久”,而關於“江戶切子”這個名字的由來也有多種說法。戰後這個詞似乎開始流行。如果有的話,1985年就被首都指定為傳統工藝品。因此,東京製造的刻花玻璃被指定為「江戶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