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谷純一
1966年出生於東京。身為1949年在大田區創業的「鍋屋硝子」的第三代傳人,他與第四代傳人鍋屋海鬥共同致力於江戶切子工藝的傳承。 2009年獲得傳統製程師認證。 2013年,在「江戶切子新作展」榮獲經濟產業省商務資訊政策局長獎。
江戶切子的製作者們究竟在想些什麼?他們又是如何對待每一件作品的呢?在我們的「工匠訪談」系列中,我們將探訪他們的工坊,聆聽他們的故事。在第二期中,我們訪問了鍋谷淳一,一位技藝精湛、對玻璃有著深厚造詣的傳統江戶切子工匠。
學習基礎知識,提陞技能與經驗
——您的家族企業是江戶切子工坊,請告訴我們您是如何成為一名工匠的。

我小時候,朋友都不知道江戶切子。而且,那時候工具不像現在這麼先進,所以所有的活兒都是苦力活。看著父親每天累得筋疲力盡,我覺得這活兒很辛苦,而且我覺得江戶切子將來可能很難發展成一個產業。
我23歲就踏入職場,但當時我只覺得這份工作能帶給我成就感。同時,我也不想做一份沒有成就感的工作。後來我意識到,這份工作本身並不能帶來成就感,而是靠你自己去感受。我當時就認定,江戶切子這份工作並不能為我帶來成就感。
所以畢業後,我進入了電腦產業。我感覺這個行業正在崛起,我非常期待。但即使進去了,我也沒能進入我想要的部門。一年後,我辭職了,同時,我不再有任何想做的事情了。
但是,我不能無所事事。當時,父親問我:「你到底要不要當江戶切子?不做的話,我很容易就把它做完了。」既然他反正要做完,我就覺得不如也參與進來,於是在25歲那年,我踏入了江戶切子的世界。
我沒有馬上接手家族生意,而是去了日本最大的水晶玻璃製造商加賀美水晶(Kagami Crystal)工作。他們負責玻璃生產的整個流程,而玻璃是江戶切子的基礎材料。他們採購材料,加熱熔化,塑形,著色,拋光。從頭到尾,他們包辦了所有工作,所以這對我作為一名工匠來說是一次很棒的學習經驗。
我答應在加賀美水晶工作三年,第一年學習了玻璃的基礎。從第二年開始,我在合作公司學習江戶切子,也參與了製作。越深入,就越被江戶切子吸引,但要下定終身事業的決心卻很艱難。我花了很長時間才下定決心(笑)。

33歲的時候,我開始覺得江戶切子是一件充滿創意、令人著迷的事。那時,我開始接觸玻璃工藝已經八年了。回到父母家兩三年後,我終於找到了想要創作的形狀。
之後,我一邊工作一邊創作自己的作品。一邊工作一邊創作很不容易,但也因為如此,我才如此熱愛江戶切子。 2009年,我被認定為傳統工藝師,作品在江戶切子新作展上榮獲江東區優秀獎。之後,我的作品開始受到顧客的青睞,我很高興有人對我的作品感到滿意,我感覺江戶切子未來潛力無限。
保持車間質量
——與江戶切子合作時最注重的是什麼?
關鍵在於工具的保養。如何才能確保每天使用的東西第二天還能保持原樣呢?之前我一直覺得這像是「日積月累」的事情,但自從2009年獲得傳統工匠稱號後,這種想法就改變了。
一開始,我以為工具對成品的品質影響不大。誰用什麼工具都沒關係,工具粗糙也沒關係,只要工匠技藝高超就好。但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車間裡的日常生產並非我一個人完成;所有在那裡工作的人都和諧地合作。我們也都使用相同的工具。所以我開始想,如果我們不好好保養工具,讓每個人都能以相同的方式使用它們,那麼我們就無法共同提高工作效率。

我開始這樣思考的原因之一是工具的演進。例如,有一種叫做磨床的機器用於切割。過去,它會產生振動,無法進行高品質的切割,但現在它可以完美切割,非常平滑,切割面非常乾淨。此外,還有一種叫做鑽石砂輪的工具,它是研磨玻璃最重要的工具。根據要研磨的區域,會使用各種尺寸、角度和形狀的鑽石,並且每顆鑽石都經過精心保養和管理。它們不會被隨意丟棄或存放在錯誤的地方。
這是非常基本的事情,但我們希望確保下次使用它的人都能以最佳狀態使用它。我們希望無論誰製造,都能保證同一型號擁有相同的品質。我們要求在我們工坊工作的工匠負責維護他們使用的工具。畢竟,真正雕刻作品的是工具。
這是一件個人作品,所以如果花時間或設計不夠好也沒辦法。這就是我每天都努力工作的原因。除此之外,維護工具對於江戶切子這個產業的延續至關重要。
* * *
「愛上一件事情需要時間,」身為傳統工匠和工坊第三代傳人的Nabeya笑著談起自己的過去。他雖然舉止沉穩,但言語充滿力量和激情,對工坊和江戶切子的未來充滿信心。在第二部分,我們將採訪他對江戶切子及其作品的看法。

